010-65831956

二氧化氯剂型与功效

发布时间:2022-04-20
CHIN二氧化氯(ClO2)是一种早在1811年就被Humphrey Davey发现的氯的氧化物,具有非常好的氧化性能,是经WHO组织确认的A1级消毒剂。随着人们对二氧化氯研究的深入。

CHIN二氧化氯(ClO2)是一种早在1811年就被Humphrey Davey发现的氯的氧化物,具有非常好的氧化性能,是经WHO组织确认的A1级消毒剂。随着人们对二氧化氯研究的深入、生产技术上的改进以及应用范围的拓展,二氧化氯作为一种安全绿色的消毒剂已经逐渐渗透入人们的日常生活。

在自然界中二氧化氯以分子结构存在,常温常压下为黄绿色或橘红色气体,易溶于水,但不会与水发生反应,22℃时溶解度为2.9g/L,但是随着温度的升高,二氧化氯的溶解度会降低。二氧化氯的水溶液极易挥发,在较高温度与光照下会生成ClO2-和ClO3-,即使在黑暗条件下每天仍有2-10%的离解率,非常不容易保存。因此真正的二氧化氯溶液很难制成商品,进入市场。所以虽然二氧化氯早在1811年就制得,但是由于自身理化性质的不稳定性,使得二氧化氯在很长一段时间的应用都受到了限制。

早期二氧化氯应用,通常是使用二氧化氯发生器进行现场制备。由于二氧化氯发生器先期设备投入成本较大,对发生器的组成材料要求也很高,使用过程中极易发生危险,因此二氧化氯发生器仅在食品消毒和医疗卫生等少数领域使用,并未能大范围推广。

本世纪70年代初,美国百合兴公司将碳酸钠和双氧水等反应生成过碳酸钠,制成稳定剂,然后通入纯度较高的二氧化氯,制成了稳定性二氧化氯溶液。稳定性二氧化氯溶液的问世,大大提高了二氧化氯的商品性。由于稳定性二氧化氯溶液有着二氧化氯含量低、运输不便、使用前必须投放一定量的酸性活化剂才能稀释使用等局限性,使得稳定性二氧化氯溶液没能在水产养殖领域上普及。

随着对二氧化氯的研究深入,固体二氧化氯产品诞生了。固体二氧化氯是一种在一定操作条件下能够释放二氧化氯气体的固体状制品。这类产品大都是以稳定性二氧化氯溶液或亚氯酸钠为主要原料制备而成的。固体二氧化氯产品延续了稳定性二氧化氯溶液高效广谱等优良的杀菌特性,还克服了稳定性二氧化氯溶液运输、储存、使用不便,逐渐取代稳定性二氧化氯溶液,成为市场上的主流产品。

目前市售的固体二氧化氯产品种类非常多,从包装上可分为一元、二元或三元二氧化氯产品,从剂型上区分可分为粉剂、颗粒剂、片剂等。虽然这些产品的反应原理都是亚氯酸钠和酸以水为媒介,反应产生二氧化氯,但是不同的产品设计,使得各自的使用方法有了很大不同。

二元或三元固体二氧化氯产品,是通过将亚氯酸钠和酸单独包装,将二者分离开来。由于亚氯酸钠和酸处于隔绝状态,包装完好时二者不发生反应,没有二氧化氯生成。因此二元或三元固体二氧化氯产品,更适合稀释后全池泼洒的用药方法。即必须在现场将产品各组分分别稀释混合,先制备出二氧化氯,再进一步用水稀释后全池均匀泼洒,可作养殖系统中上层水域的消毒和水质改良。值得注意的是,由于亚氯酸钠和酸接触时反应比较迅速,活化操作时二氧化氯气体会大量逃逸,有效成分的损失甚至达80~90%,计算使用量时需将这部分损失考虑进去。

一元二氧化氯固体产品则是将亚氯酸钠、固体酸(或前体酸)、钝化剂及保护剂等各组分混合均匀后,制成一元包装,遇到水后,方可产生二氧化氯。根据剂型的不同,一元二氧化氯固体产品可区分为:粉剂、颗粒剂和片剂。 由于亚氯酸钠只有在酸性条件下,才能转化成二氧化氯。因此,使用一元二氧化氯粉剂时,必需先在较小的容器里,用水将药剂充分溶解,这个溶解过程即是各组分溶解的过程,也是亚氯酸钠和酸充分接触反应的过程。待药剂溶解完全,溶液变成黄绿色液体后再进一步稀释,然后全池均匀泼洒。一元二氧化氯粉剂切忌采用直接干撒的用药方式,因为由于养殖水面大,pH值多为中性或偏碱性,直接干撒不能给亚氯酸钠提供足够的酸性环境,亚氯酸钠不能转化成二氧化氯,直接影响用药效果。鉴于一元二氧化氯粉剂只能采用化水全池泼洒的用药方式,因此更适合作养殖系统中上层水域的消毒和水质改良。由于药剂分子多存在于表层水域,加上二氧化氯见光分解的特性,产生的二氧化氯易衰减,所以更适合少量多次的用药模式。

根据加工方式的不同,一元二氧化氯颗粒剂产品分为一元颗粒和多元颗粒。

将亚氯酸钠、固体酸(或前体酸)、钝化剂及保护剂等各组分混合均匀后再制粒的就是一元颗粒,也就是每一个颗粒包含了所有组分。由于每一个颗粒都包含了各种组分,入水后各组分在溶解的过程中不会影响彼此的接触,活化反应的过程不会受到影响。因此

一元颗粒使用时可以采用直接全池(或局部)干撒的用药方式。药剂粒子入水后先自行沉降至池底,生成的二氧化氯可以通过水体的对流自底层向中上层扩散,适用于全池和局部污染严重区域的立体消毒。同时,由于水的底层光线较表层弱,二氧化氯的损失会大大减少。

将亚氯酸钠、固体酸(或前体酸)、钝化剂及保护剂等各组分分别制粒后混合的一元二氧化氯颗粒产品就是多元颗粒。由于各组分分属不同的颗粒,只有各种颗粒聚集一起才能生成二氧化氯。多元颗粒入水后,各组分不能充分接触,无法进行正常的活化反应,因此使用起来不适宜采用全池干撒的施药方法。多元颗粒的的使用方法与一元二氧化氯粉剂的使用方法类似,也需要先在较小的容器里,用水将药剂充分溶解。待药剂溶解完全,溶液变成黄绿色液体后再进一步稀释,然后全池均匀泼洒,适合作养殖系统中上层水域的消毒和水质改良。

同样,一元二氧化氯片剂也分为一元片和多元片,二者的区分方式也很简单。取一烧杯加入少量水,然后投入一片药剂。由于一元片包含了所有组分,即便向水中投入一片药剂,也可以生成二氧化氯,溶液会变成黄绿色。而多元片每一片只包含了一种组分,向水中投入一片药剂无法发生反应,溶液依然会保持无色透明状。

从使用方法来看,多元片与多元颗粒和一元二氧化氯粉类似,使用时需化水活化稀释后全池均匀泼洒。而一元片与一元颗粒类似,可采用直接全池(或局部)干撒的用药方式。由于片剂的体积较颗粒大很多,溶解时间较长,二氧化氯的释放时间较长,所以一元片更适合做底部的消毒和除臭。

随着科学研究的深入,加工设备的改进,会有越来越多的二氧化氯产品出现,只有根据每种产品自身的特点,合理的设计施药的方式,才能让二氧化氯发挥最大的功效。